姓名 | 张梦晗 | 导师近影 |
性别 | 女 | |
出生年月 | |
导师类别 | 学院教师 |
技术职称 | 讲师 |
学位 | 博士 |
毕业院校 | 浙江大学 |
个人简介 | | | | | 张梦晗,女,传播学博士,主要从事传播学理论研究,新媒体文化研究。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讲师,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台湾国立东华大学访问学者。参与编撰著作5部,分别由浙江大学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近五年在《现代传播》、《探索与争鸣》、《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艺术评论》、《中国电视》、《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CSSCI16篇。多次获社科论文等级奖,论文《全媒体时代政治传播的现实特征与基本转向》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转载;论文《华莱坞视域中台湾电影问题三思》被《新华文摘》“观点摘登”栏目转载。主持省社科项目“信息社会经验下媒介时间使用与发展研究“(15JDCB05YB)等省、市级项目4项。 | | | | | |
研究方向 | |
获奖情况 | 荣誉 | | | | | 1. 2014年获宁波市社科界学术大会社会学论文一等奖;2. 2015年获浙江大学优秀毕业生;3. 2016年获国际华莱坞学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4. 2017年获苏州大学第15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 | | | | | |
科研 | | | | | 参与编撰著作5部,分别由浙江大学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近五年在《现代传播》、《探索与争鸣》、《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艺术评论》、《中国电视》、《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CSSCI16篇。多次获社科论文等级奖,论文《全媒体时代政治传播的现实特征与基本转向》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转载;论文《华莱坞视域中台湾电影问题三思》被《新华文摘》“观点摘登”栏目转载。主持省社科项目“信息社会经验下媒介时间使用与发展研究“(15JDCB05YB)等省、市级项目4项。 | | | | | |
教学 | | | | | 主要教授课程有:《新闻写作》、《融媒体报道与写作》、《人际传播学》、《应用文写作》。教学荣誉:2017年获苏州大学第15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二等奖。 | | | | | |
科研项目 (近年) | | | | | 1.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信息社会经验下媒介时间使用与发展研究”(15JDCB05YB)项目主持人;2. 江苏省社会科学规划办“江苏城市形象的媒体塑造与传播研究”(11TQC008)第二负责人;3. 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协商民主视野下的网络舆情对策研究”(M15YD022)第二负责人。 | | | | | |
科研成果 (近年) | 论文 | | | | | 1. 《全媒体时代政治传播的现实特征与基本转向》,《探索与争鸣》2015年第2期;社会评价: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转载。2. 《新世纪华莱坞高票房电影的叙事规律研究》,《现代传播》2015年第3期;3. 《新媒体的速度文化与过度传播》,《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5年19日;4. 《华莱坞视域中台湾电影问题三思》,《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3期;社会评价:被《新华文摘》“观点摘登”栏目转载。5. 《信步云端——大数据时代下信息传播形态与模式的改变》,《中国传媒报告》2013年第2期。 | | | | | |
专著 | |
国际交流与合作 | | | | | 1.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访问学者,获教育部留学证明;2. 台湾国立东华大学交流进修,获结业证书。 | | | | | |
其他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