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四年究竟应该怎么过?专业应该怎么学?”相信这是每个大学生都必然会问自己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参加过学科竞赛、没有几份获奖证书在手的大学生活必然是有缺憾的。4月10日下午,“创意决定成败—如何参加广告大赛”讲座在传媒学院5148报告厅开讲。本次讲座邀请到了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生导师、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评委项建中教授与同学们分享交流。广告系主任胡明宇以及王军元、王静、崔小春等老师参加讲座。讲座由学院副书记、副院长夏凤军主持。
夏凤军对项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结合本学期学院推行的分类培养“成长陪伴计划”,重点阐述了大力推进学科竞赛的初衷。他希望通过学科竞赛的推进让同学们学有所获,在提升专业获得感的同时,为将来的个人发展增加砝码,有效提升就业层次。
项建中教授通过一则晨光文具的优秀创意广告,引出此次讲座的核心关键——创意。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参加广告比赛,评委们首先看中的是创意,然后才是制作”。项教授重点为同学们解读了如何激发创意和参加广告大赛。首先,同学们需要分析参赛策略单,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主题。以2019年策略主题“责任”为例,项教授向大家分享了“厦门消防支队宣传片”,以此联想到近日凉山火灾所引发的消防悲剧,这就体现出一种社会责任感。而创意短片“京东狗拜年”中形象生动的京东狗形象,实际体现的是人性的柔软与善良。除此之外,跳槽招聘广告则提供了一种“创造反思法”的创意思路。另外,项教授告诫大家,参赛的主题一定要牢牢抓住,尽量与学生身份紧密结合,大多数评审都是大学老师,他们更期待看到学生风格的创意作品。
此外,项教授还指出同学们在学习生活和创作中要勤于观察,发挥想象力,也可以独辟蹊径从对立角度思考,这样的创意更有冲击力。同时,也可以观察生活进行联想创作,比如优秀作品“天生理财”、“苏宁服务篇”、“骑往青奥会”等;可以利用谐音进行创作,如海天酱油“怎么办(拌)”。有些创意甚至可以超越现实,例如广告“冰冻牛乳”。项教授告诫在座的同学们,好的创意作品必须在五秒内抓住评委的眼光。他鼓励大家多参赛,因为那不仅是好的锻炼机会,也可以转化为以后求职的资本与经验。
最后,王军元教授总结了广告竞赛创意的“套路”:作品要挖掘人性,合理使用各种艺术修辞手段,比如借代、夸张、反复、谐音等。如果能够灵活运用此类手法,相信广告创意对大家来说不会再那么神秘了。
听取经验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同学们能够真正地将自己的想法、创意转化为实践,到竞赛场上展现自己作品的精彩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