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部)、部门、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精神,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研究性教学与学习,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高水平高质量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建设夯实基础,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认真做好200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立项建设工作的通知》(苏教高〔2009〕11号),经学校研究决定,开展苏州大学2009年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立项建设工作暨推荐申报省级教改研究课题立项建设工作,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立项意义
通过开展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立项建设工作,引导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结合我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际,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新课题、新情况、新要求,培育一批优秀教学成果,形成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建设的新亮点,以科学研究指导改革实践,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提升我校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
二、立项条件
申请立项项目需具备以下条件:
1、项目主持人富有改革创新精神,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2、项目改革研究目标明确,思路新颖;
3、有一定的前期研究成果;
4、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高层次的研究梯队;
5、具有较强的实践推广价值。
三、申报范围及数额
(一)申报范围:申报课题原则上在“苏州大学2009年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立项指南”范围内(见附件)。已经列入教育部、省教育厅和苏州大学有关方面立项课题的不再重复申报。
(二)立项及申报数额
1、立项数量:2009年校级教改研究课题计划立项项目30项。
2、申报限额:各学院(部)、部门、直属单位可推荐申报项目1~2项(医学部可推荐申报1~8项)。 3、学校将在2009年校级教改课题和已列入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培育点的教改课题基础上择优推荐6项课题申报省级教改课题(其中重点项目1项)。我校教师也可通过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研究会、省高等学校实验室研究会、省成人高等教育研究会、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研究会、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等和省高教学会等途径直接进行申报。通过有关研究会(委员会)申报的课题不占我校申报限额。
四、项目实施及管理
1、校级教改项目由教务处负责组织实施。立项项目实行学校管理为主,学院(部门)共同参与的管理办法。学校负责立项、中期检查、经费资助等工作;学院(部门)负责项目研究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检查研究进度、组织和指导项目研究的阶段性研究,经费的使用监督、完善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等。
2、项目研究实行主持人负责制,项目主持人每年年终以书面形式总结项目研究进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下一步工作计划、经费使用说明等,并报教务处备案。
3、对于正式批准立项的项目,学校将给予每个项目3000元的经费资助,学院(部门)须给予1:1的资助配套经费;省级教改项目将由省厅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学校将实行1:1配套。
4、项目研究经费由项目主持人负责协调,保证专款专用。凡一次性支出小于500元(不含)的经费由项目主持人签字报销,学院(部门)备案;一次性支出大于500元小于1500元(不含)的经费由项目主持人报所在学院(部)教学院长(部门负责人)签字报销,教务处备案;一次性支出大于1500元及以上的经费由项目主持人所在学院(部)教学院长(部门负责人)签字,项目主持人报教务处长签字报销。
5、项目研究时间原则上为2年,一般应在2011年8月31日前完成。
6、学校将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于不能按时完成或完成质量较差的项目,将予以通报并追回经费。
五、申报程序及材料要求
1、申报程序:立项按照主持人申报,学院(部门)推荐,专家评审,学校批准的程序进行。
2、材料要求:
(1)《苏州大学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简介表》(1式1份)(已列入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培育点的教改课题只需填报《简介表》);
(2)《苏州大学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申请表》(1式3份);
(3)《苏州大学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申报项目汇总表》(1式1份)。
3、各申报课题若被推荐申报省级教改课题,再严格按省教育厅的要求报送材料,请各申报课题负责人提前做好相关材料的准备工作。
以上材料请各学院(部)于2009年4月29日前交至教务处教学研究与评估科。相关文件及表格请至“教务处——在线服务——表格下载”中下载。联系人:韦剑剑,联系电话:65112351,E-mail:weijianjian@suda.edu.cn。
特此通知。
附件:苏州大学2009年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立项指南
苏 州 大 学
二○○九年四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教改 课题 立项 通知
抄送:各党委、党工委,校党委各部门,工会、团委。
--------------------------------------------------------------------------------
教务处 2009年04月21日印发
--------------------------------------------------------------------------------
校对:陆丽
--------------------------------------------------------------------------------
附件:
苏州大学2009年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立项指南
一、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
1—1 不同类型、层次和办学定位高校(高水平大学、教学研究型高校、应用型本科、独立学院、高职院校、民办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等)内部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分类研究,包括组织体系、制度设计、评价体系、程序方法、应用效果以及与世界发达国家同类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比较研究
1—2 不同类型、层次和办学定位高校专业评估或认证的标准、方法、程序及反馈机制研究
1—3 不同类型、层次和办学定位高校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与学激励机制研究
1—4 不同类型、层次和办学定位高校如何提高高校实验、实习教学质量研究
1—5 不同类型、层次和办学定位高校如何提高学生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质量研究
1—6 不同类型、层次和办学定位高校推进学分制的创新与实践
1—7 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1—8 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建设及统计分析
1—9 分行业人才年度需求分析与专业设置预测系统研究
1—10 教学管理信息化与质量控制研究
二、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研究
2—11 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12 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13 高校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14 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15 本科院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16 高校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研究
2—17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18 “JALIS”和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利用研究
2—19 高校优秀多媒体课件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20 推进高校区域教学联合体建设与创新研究
2—21 职教集团建设与创新研究
2—22 成人高等教育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23 继续教育学生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2—24 高等学校校外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研究
三、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3—25 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实验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3—26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研究与实践
3—27 高校研究性教学研究与实践
3—28 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3—29 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3—30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3—31 高职院校“项目课程”研究与实践
3—32 跨校、跨学科(专业)培养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3—33 中外合作办学(嵌入式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34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3—35 大学生竞赛活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3—36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3—37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3—38 高等学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四、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4—39 高校教学名师培育机制研究
4—40 高校教师评价与管理机制创新的研究与实践
4—41 高校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4—42 高校加强青年教师培训的研究与实践
4—43 高校加强教师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4—44 推进教授、副教授为本专科生授课制度的实践与研究
4—45 高校教师队伍结构优化的实践与研究
4—46 高职院校“访问工程师”进修制度的研究与实践
4—47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4—48 成人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4—49 提高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素养和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