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活动

梦回唐寅

时间:2010-08-15 浏览:4910 设置

——桃花坞木刻年画调研实践团队

  从苏州桃花坞站下车后,我们很顺利地沿着白墙黛瓦的廖家巷找到了唐寅故居,可是却没有找到入口,在一个奶奶的提示下,我们阴差阳错地找到了双荷花池。看到眼前的双荷花池,不免有些失望,纵使岁月无情,但人总该有情吧!可是现在的双荷花池早已没有了往昔的诗意与静谧,只是拥挤民宅前一池夹杂着垃圾与水藻的睡莲。转念一想,逍遥洒脱、愤世嫉俗的唐伯虎生前就不曾为名利困扰,我们又何必庸人自扰之,为他身后之事扼腕叹息。在天地与瓦舍之间,唐老兄会选择谁?故居遗址、唐寅祠只不过是后人追思吊念的地方罢了,与他何干?

看过了与想象中相去甚远的双荷花池,我们又回到了唐寅祠。

它位于阊门内桃花坞廖家巷前新街10号准提庵(又名七子庵),明万历十年(1582年)僧旭小在此构禅房数楹,天启六年(1626年)杨大潆创精舍于此,供奉准提佛像,名为准提庵。清康熙时,江苏巡抚宋荦重修。嘉庆五年(1800年)吴县知县唐仲冕又修,并拓庵东别室为唐解元祠,祀唐寅、祝允明、文徵明三君像,署其室曰“桃花仙馆”。但现在只是一个朝南坐北的四合院平凡中透着顽强,安静中透着生机。我想象着唐伯虎“酒醒只在花间坐,酒醉还须花下眠”的样子,仿佛眼前就有万树桃花,微风轻轻吹过,花瓣飘飘洒洒落了一地。不愿鞠躬车马前的唐寅只愿在这落英缤纷中放浪形骸,饮酒作诗。少时聪颖活泼,十六岁即中秀才,与文征明、祝枝山、张灵等结为好友。大约二十六岁时,唐伯虎千里仕游,足迹遍及江浙皖等七省,踏遍名山大川,胸中千山万壑,为其日后作画增添了不少素材。而后中南京乡试第一,他颇为春风得意,自感政治舞台上腾飞指日可待。可事与愿违,一年后,唐伯虎会试蒙冤,受尽屈辱,命运的急剧变化,使他心灰意冷,遂徜徉酒画之间,自号“六如居士”。若不是命运弄人,也许今天的就我们听不到《桃花庵歌》,世间也就少了一位俊秀飘逸的才子画家。命运难道就是这样关了一扇门,又开了一扇窗的吗?失去一些,必然就得到一些。失失得得,命运多变,难以捉摸,少了一颗淡泊豁达的心该如何在地球上生存?

  相对于故居的冷清,唐寅墓倒显得热闹些。墓南还有六如堂、梦墨堂、闲来草堂、禅仙居等。四进的墓园,最后才会看到唐寅墓,墓前,立着一座亭子,上书:“苍坞孤村只两舍,春风酥月一才人。”虽身处苍坞孤村,但我想唐兄并不孤独吧!因为从古至今一直有如此多的人欣赏思念着你。你的才情让无数人倾倒,此生无憾矣!

返回 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