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博网页

时博网页

当前位置:首页  时博网页

把课堂搬进电影院,传媒学院探索实践教学新形式

时间:2025-06-10 浏览:10 设置

202567日,一场沉浸式实践教学活动在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启幕。在王素芳副教授的沟通协调下,作为苏州大学传媒学院“中外影视史”课堂的实践环节,江南分馆以经典影片展映、文物特展及艺术导赏等多元形式,引导青年学子触摸中国电影的脉络。

下午1点,江南分馆面向青年学子连映两场经过修复的、极具历史价值的老电影。中国现存最早的故事片《劳工之爱情》(1922年)作为奠定中国叙事电影基础的珍贵文本,以幽默市井风情勾勒早期电影的创作雏形。《盘丝洞》(1927年)堪称中国默片时代的爆款,其在苏州虎丘实地取景的地域特色,加之苏州籍电影人的创作背景,让苏大学子产生强烈的共情。音乐人现场为默片配乐,更是让传媒学子惊喜万分。映前特别设置的学术导赏环节,为学生构建起了立体的电影史认知维度。

观影间隙,学子们移步一楼展厅,了解电影《盘丝洞》“跨国寻亲”的故事。这部曾流失挪威近百年的经典影片,经中国电影资料馆等多方努力于2014年回归祖国。展览通过修复影像、原始剧本手稿及海外收藏档案等珍贵资料,全景式呈现其从“海外流浪”到“荣耀归国”的历程,让学子们在光影之外,感受到电影文物保护背后的文化守护精神,同时也为大家提供了观察中国电影生态的多元视角。

经典影片的余韵未散,新的光影探索已悄然开启。7日和8日下午,传媒学子又先后观赏了中国当代新锐导演唐永康、李珈西分别执导的《星星与月亮》《温柔》等新作,以现代叙事呼应历史巡礼,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电影美学对话。唐永康、李珈西等两位导演来到放映现场和传媒学子面对面交流,介绍了影片创作台前幕后的故事,并回答了传媒学子的现场提问。

传媒学院师生与影片《星星与月亮》主创人员合影


把课堂搬进电影院,这种别开生面的教学实践课对苏大传媒学子来说非常新奇。他们纷纷表示,经典老电影只是存活在教科书中,平常很少有机会观赏,这次能够观摩到经过艺术修复的经典电影,非常难得。而能够和导演零距离交流,更是让大家非常激动。

此次活动是江南分馆践行“电影教育赋能人才培养”理念的重要实践,不仅为苏大学子提供了观影便利,更通过“史料实证+艺术体验”的复合模式,将课堂延伸至百年光影的现场,是实践教学的新形式。

位于苏州的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是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在北京之外设立的首个分馆,主要开展电影艺术普及、国内外经典影片展映、国际电影文化交流、电影衍生品开发以及数字修复和流媒体再生产等工作。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是江苏省较早开设影视课堂的教学单位,目前设有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硕士点,并有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媒介文化产业二级学科博士点提供学术支持。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将会推动我国电影学界和业界的互动交流,从而为电影强国体现苏州担当,做出苏州贡献。


拟稿:谭月旻

校稿:王素芳

审稿:张   健



返回 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