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与主持艺术
一、专业介绍
本专业是以广播电视有声语言创作主体及语言传播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新闻事实及时传播为根基,以规范、审美为艺术追求,以民族精神、人文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灵魂,以提升国民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一门学科。从2005年开始,在新闻学下开设播音主持方向。在2011年正式单列艺术类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专业设立之初,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新闻播音人才,而随着媒介融合形势的发展,为适应新闻、传媒、文化领域对复合型人才日益迫切的需求,本专业在专业规划中进一步明确了“一专多能”的办学特色:即除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外,还培养学生具备熟悉媒介文化产品一般生产制作流程并掌握其基本的操作技能,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种媒体节目主持与创制,特别是企、事业单位和新兴创意产业对于宣传策划、影视制作、活动策划、文化创意等相关人才的需求。
二、培养目标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教书育人。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政治觉悟、社会责任和新闻理想。本专业秉持跨学科,综合性的培养理念,在本专业艺术类课程训练之外,使学生具备新媒体、人工智能以及智媒传播等领域的理论与实践,具备广泛文化知识、艺术水准和良好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一般主持播音基础理论知识,具有多种语言艺术表达技巧,具备中国播音学、新闻传播学、中国语言文学、哲学美学、艺术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够在各级各类电视台、电台、广告公司、教育、旅游、电信等单位从事广播电视普通话新闻播音主持及新闻报道、专题播音主持、文艺节目主持、体育评论解说、双语播音主持、影视配音及演播,以及播音主持教学与研究工作的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语言传播精英人才。
三、专业核心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
1.专业核心课程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专题讲座、新闻学概论、网络传播学、电视新闻采访、节目主持艺术、新闻播音、播音创作基础、演播室制作、毕业作品创作。
2.学科基础课程
播音主持艺术导论、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电视摄像、电视策划与编导、诵读指导实践。
四、主要实践环节
毕业设计(论文)、实习、专业劳动教育实践。
新闻学专业
一、专业介绍
新闻学专业的历史渊源可上溯至1929年成立的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创办的电化教育专修科,以及1941年成立的国立社会教育学院下设的新闻学系。1995年设立新闻传播系,2005年发展调整为文学院•新闻传播学院,2009年与凤凰卫视合作成立凤凰传媒学院,2017年更名为传媒学院。2019年,江苏省委宣传部、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大学共建传媒学院。2019年,新闻学专业获评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并于2023年通过学校和省教育厅验收。2020年,入选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工程。
新闻学是研究各类传播媒介中新闻工作规律和新闻事业发展的应用学科。它顺应融媒体发展趋势,主要研究新闻传媒事业与当代社会的关系,了解不同媒介新闻的特性、功能和管理制度。主要面向各种媒体以及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新闻管理、文化宣传部门。
二、培养目标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教书育人。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能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新闻现象,掌握系统的新闻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媒体的发展趋势与运作机制,熟悉我国新闻传播的政策法规的新闻传播人才。根据培养计划,本专业学生应当拥有多种媒体的报道写作、宣传出版、媒介管理、媒体发布、舆论监管、舆情引领、融合报道等综合宣传策划和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后备人才。
三、专业核心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
1.专业核心课程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专题讲座、大众传播学、融媒体新闻采访(基础)、融媒体新闻写作(高阶)、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新闻评论学、媒介伦理学、媒介管理学、传媒实务(上)、传媒实务(下)。
2.学科基础课程
新闻学概论、广告学概论、文科数学、电视摄像、电脑图文设计、网络传播学。
四、主要实践环节
毕业设计(论文)、实习、专业劳动教育实践。
广告学专业
一、专业介绍
本专业创设于2009年,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告学专业面向全国招生,课程设置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涵盖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设计(含平面广告设计和新媒体广告设计)两大方面,专业发展兼具宽适应性、实用性与专业性特点,力争打造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应用型高级广告专业人才。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0%以上;硬件设施齐备,拥有虚拟演播厅、大演播厅、录音棚、网络新媒体机房、达芬奇调色培训机房、影视后期编辑实验室、图文设计与编辑实验室、非线性编辑机房等教育教学设施。
二、培养目标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教书育人。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政治觉悟、社会责任和新闻理想。系统掌握广告学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创意酝酿与执行、广告策划、广告设计和新媒体广告等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在各行各业从事与广告创意、广告管理、广告策划与设计、品牌经营、公关策划、市场分析和营销策划、新媒体广告制作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情绪稳定,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不断进行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熟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广告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备较强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掌握广告学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创意形成和广告实务执行能力;且熟悉广告市场、掌握广告和广告管理的政策法规、了解国内外广告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能够适应政府部门及事业、企业单位相关专业岗位工作。
三、专业核心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
1.专业核心课程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专题讲座、市场营销学、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史、广告文案写作、广告设计基础、广告设计(上)、广告设计(下)、广告心理学、广告管理学、传媒实务(上)、传媒实务(下)。
2.学科基础课程
新闻学概论、广告学概论、文科数学、电视摄像、电脑图文设计、网络传播学。
四、主要实践环节
毕业设计(论文)、实习、专业劳动教育实践。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一、专业介绍
苏州大学传媒学院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于2014年经过教育部批准建设,是全国较早设立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院校。依托“人工智能+传媒”的特色,并基于大数据、智能媒体与融合媒体等新兴媒介趋势,本专业致力于传媒技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所有专任教师均获得海内外一流名校博士学位、具有优良的国际化研究能力、具备锐意创新的精神风貌,并依托本专业设立了全国首个“智媒科技传播”微专业。学生出国深造比例高,就业前景广阔。
二、培养目标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教 书育人。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能以马克思主义 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新闻现象,掌握系统的新闻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媒体的发展趋势与运作机制,熟悉我国新闻传播的政策法规,特别是掌握数字传 播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能熟练运用网络与新媒体技术进行信息挖掘、大数据处理与可视化、 数字内容策划与传播,兼具新媒体组织运营和管理能力,拥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进取的创新 精神的复合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能够胜任相关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网络传播与网络信息采 编、新媒体运营策划以及融媒体报道写作、新媒体舆论监管等工作,具有强烈媒介融合特色的高素质全媒化的复合型、应用型传媒人才。
三、专业核心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
1.专业核心课程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专题讲座、新媒体导论、新媒体与舆论、融媒体报道与写作、新媒体运营、大数据分析基础、大众传播学、媒介市场调查与分析、数据新闻可视化。
2.学科基础课程
新闻学概论、广告学概论、文科数学、电视摄像、电脑图文设计、网络传播学。
四、主要实践环节
毕业设计(论文)、实习、专业劳动教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