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博网页

时博网页

当前位置:首页  时博网页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沈粹华教授来我院交流报告

时间:2025-05-08 浏览:10 设置

为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信息生态的深远影响,推动学界与公众对数字时代传播挑战的认知,202556日下午2时,苏州大学传媒学院主办的“科技传播与新媒体国际论坛”第35讲在独墅湖校区拉开帷幕。本次讲座特邀国际知名学者、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传播系沈粹华教授担任主讲人,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信息传播环境的重构”为主题展开深度解析。讲座由数字传播系主任王国燕教授主持,吸引了线上线下共计150余名校内外师生学者参与。

沈粹华教授从十多年前开始对视觉和多模态虚假信息的研究切入,她指出,早期虚假信息多依赖Photoshop等工具,而生成式AI的普及使视觉伪造“零成本化”。通过对2004年美国大选“克里与简·方达虚假合影”、2010年《经济学人》封面“奥巴马独照事件”等经典案例的分析,沈教授归纳了视觉虚假信息的四类操作:合成(Composition)、修饰(Retouching)、删减(Elimination)与误植(Misattribution)。

进化赋予人类‘眼见为实’的认知捷径,却让我们在数字时代付出代价。”沈教授以英国凯特王妃PS照、美国前副总统彭斯“镜中倒影争议照”为例,指出公众仅会在争议爆发后投入时间验证,日常浏览中轻易划过成为常态,技术迭代未改变用户“懒惰”的本质。

为进一步研究相关问题,沈粹华团队尝试用GPT-4o多模态大语言模型分析社交媒体图文内容。研究表明,AI可高度模拟人类对可信度的判断,并能提取亮度、分辨率、美学设计等视觉特征辅助预测。然而AI模型存在“极化倾向”——相对于人类评分趋中的内容,GPT-4o更倾向于极端化打分。同时研究也揭示了AI生成图像常呈现‘舞台感’(Staging)和超现实(surrealism)的特征,如专业摄影棚般的布景,这种反常识的视觉逻辑可能成为识别线索。

报告之后,沈粹华教授与在场的“欺骗性人工智能”国家社科重大课题组成员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与合作探讨。

沈粹华教授现任职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传播系,担任国际传播学会会士(ICA Fellow),曾任计算方法分会(ICA Computational Methods Division)主席。在美国南加州大学Annenberg传播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研究领域集中在社交媒体,虚假新闻,大数据和计算传播。论文发表于多种传播学和社会学顶级国际学术期刊,目前担任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副主编,和Computation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创刊副主编,和多本顶级期刊编委。

科技传播与新媒体国际论坛”由苏州大学传媒学院科学传播团队主办,论坛围绕智能传播、科学传播、新媒体与计算传播等领域邀请海内外学术大咖和新锐青年学者,共同致力于新闻传播交叉学科前沿的思想交流与碰撞。截至目前,论坛已成功举办35讲,为研究领域内的学者、老师以及同学们送上了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报告。


撰稿:邵雅萱

摄影:丁筱楠

校对:王国燕

审稿:张   健




返回 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