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传媒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激发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意思维,着力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学院于3月5日和3月19日在独墅湖校区文综楼1005幢5148报告厅举办“三大赛”专题系列培训。本次系列培训由江苏省双创人才张贻青博士、苏州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钱春芸担任主讲嘉宾,学院党委书记张健、各系科老师以及“三大赛”培育项目团队成员出席培训。培训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丁姗主持。
张贻青博士主要围绕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的核心要素等内容解读“三大赛”参赛要点和评审规则。他首先对创意与创业的差异进行了清晰的界定,明确指出创意是突破性想法的萌芽,而创业则需要全方位的资源整合与持续运营。他通过案例分析,详细阐述了创意可从潜在客户、现有企业、分销市场、政府机构等多个维度进行挖掘。在创业者素质培养方面,张博士指出,优秀的创业者需兼具创新意识、抗压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等特质,并着重强调了创业成功所需的战略思维、基本条件和手段。此外,张博士在现场展示了标准商业计划书模板,并从市场分析到财务预测逐项说明要点,深入解析了创业计划书的核心结构与撰写技巧。在答疑环节,师生们就创新选题设计、项目选题优化、项目创作流程等实际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张博士也结合自身丰富经验,给出了专业且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钱春芸副院长从“三大赛”的实战经验出发,为师生分享了学校政策和参赛流程及注意事项。如何选题,如何破题?她指出,关键在于以“宏大视角解决微观问题”。在新文科赛道,传媒学子应聚焦乡村振兴、文化传承、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充分发挥传媒学科特色,挖掘差异化优势。而在产业赛道,则要注重企业与教育的协同发展,由企业出题,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协同合作,共同答题。钱院长以我校往年获奖项目《缪斯之音》为例,剖析了获奖项目的个性与共性,并着重强调了学科组队的重要性,通过分工互补,使团队形成“技术+运营+传播”的复合型人才结构,是脱颖而出的关键。同时,她强调师生要避免“重形式轻内容”“重技术轻需求”等误区,鼓励团队深入调研、不断迭代优化。从学科特点的角度出发,她指出,传媒学子应善用视听传播、新媒体运营等专业特长,在项目呈现中打造“故事化表达”与“可视化展示”,从而增强核心竞争力。在互动环节中,师生踊跃提问,钱院长逐一耐心解答,并鼓励师生“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促教”,将竞赛实践与职业规划相结合,培育长远发展潜力,努力成为一名兼具家国情怀与创新本领的复合型传媒人才。
本次“三大赛”专题系列培训紧密贴合师生竞赛需求,不仅提供了扎实的方法论指导,还结合了丰富的实操经验。通过此次培训,学生的项目设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竞赛战略思维也更加清晰明确。这为师生们后续的备赛和参赛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也为他们在创新创业道路上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以创新为笔,以实践为墨,相信经过系列培训,传媒学子定会向着更高的目标奋勇攀登,用智慧和汗水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融合创新的加速度。
拟稿人 :蔡家利、施星妤、周宇康
校稿人:王雁冰
审稿人:张 健、丁 姗